- 1903年12月28日约翰·冯·诺依曼出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,当时正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,家族拥有奥地利贵族头衔,但因政治局势而逐渐失去了财富与社会地位。
- 童年及青年时代六岁时就能使用希腊语同父亲交谈,并展现出对数字计算的非凡能力。八岁时,他掌握了微积分的知识。在十岁时,阅读并理解了庞大的四十八卷世界史。十二岁时,已经能够掌握数学大师波莱尔的著作《函数论》的核心概念。
- 1919-1923年入读柏林威廉大学(现柏林自由大学)数学系,期间表现卓越,获得了多项奖学金。
- 1923年毕业完成数学学士学位,并继续深造。
- 1925年博士论文获得博士学位,在量子力学方面发表了他的博士论文《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》,为量子力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- 1926-1930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担任讲师,期间继续在量子力学、算子理论等领域进行研究,发展了冯·诺依曼代数的概念。
- 1930年迁往美国,首先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,随后转至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和芝加哥大学担任教授。在此期间,他继续在数学、物理学以及经济学领域做出重大贡献。
- 1932年在《数学的统一结构》一书中,提出了集合论的基本结构,即冯·诺依曼标准。
- 1936年发表《计算机与人们的游戏》,首次提出通用自动计算机的概念,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基础架构。此概念与图灵机的构想类似。
- 1945年参与美国原子弹的研制,特别是在“曼哈顿计划”中扮演了关键角色,负责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理论组。
- 1946年设计并参与开发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DVAC,这台计算机被认为是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原型。同时参与创建了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早期模型和概念设计。
- 1947年发明了计算机存储程序概念,即冯·诺依曼架构,这是现代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核心理念。这一构想对计算机科学的未来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- 1948年提出博弈论,并与奥斯卡·莫根斯特恩合著了《博弈与经济行为》,对游戏论和决策理论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。
- 1951年面对严重的健康问题,冯·诺依曼被诊断出患有癌症。尽管如此,他仍继续致力于理论物理和军事项目的研究,尤其是与核武器相关的工作。
- 1955年获得第二次总统自由勋章,表彰他对科学研究的杰出贡献。
- 1957年2月8日在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家中因黑色素瘤去世,享年53岁。他留下的成就在计算机科学、数学、经济学等多个领域留下了深刻的影响。
相关事件
相关人物
冯·诺依曼
图灵
香农
戴克斯特拉
巴贝奇
可能感兴趣
许昕
苏轼贬谪黄州经历
手机系统演变历史
秦国从哪一年到哪一年?
黄巢起义
辽宁营口
段国良
左宗棠的一生
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重要会议及意义
郑必坚